從海南島看旅遊購物免稅額 文:陳凱文

香港在俗稱「通關」之後,內地旅客來港數字並未恢復到疫情之前,亦沒像部分商家原本的期望一樣,湧來不少豪客過來買買買,反觀不少港人每逢假日,便會北上到深圳消費。根據入境處數字,今年7月便有超過580萬人次港人北上,南下的內地旅客則只有約297萬人次,不足黑暴爆發前的七成。在香港晚市不景氣,不少食肆和商店在九點已經關門的情況下,部分人便開始建議香港仿效台灣、泰國和內地,透過搞有「香港特色」的夜市,刺激旅客來港,以及吸引本地人留港消費。

建議一出,隨即引起各界熱議:有建議香港可把「殺校」後的閑置校舍,改造為所謂夜市;有意見指香港現在不只是晚市不景氣,零售和飲食業的日間生意也不樂觀;有意見則宣稱,還有一點最重要、最直接的原因,就是內地海關嚴查行李、嚴格打稅,同時提到海南島,指香港是免稅港、海南也是免稅,但香港是「境外」,「境外」回內地要過海關,要打稅;但海南是「境內」,海南去全國都不需要過關。

先說活化閑置校舍的建議,其實鬧市區內的閑置校舍,不少都已撥給政府各個部門作辦公室使用,其他閑置校舍多數處於比較偏僻的地區,改為夜市是否真的有吸引力?不過沿著活化閑置校舍的思路,大可以建議閑置校舍改為cosplay打卡勝地,讓訪客可在校舍內租用港式校服穿著,同時可僱用專業攝影師為其拍照。部分閑置校舍亦可用來搞鬼屋,再僱人做NPC扮鬼扮馬,便能讓顧客可在閑置校園大玩沉浸式密室逃脫,只要收費不太昂貴,或許能打造一個有香港特色的旅遊景點。

至於有人把香港零售業復甦不似預期的原因,歸咎於內地海關嚴查行李、嚴格打稅,其實無論疫前還是現在,內地的關稅政策並沒改變,都是內地居民攜帶的進境自用物品從境外購入物品作自用,其總值在五千人民幣以上,海關才會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徵稅,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,則是全額徵稅。如此一來,有人若要把香港的旅遊和零售業的興衰,跟內地海關執法力度掛鈎的話,豈不是變相假定在港購物的內地旅客,過關時都不願依法申報乎?

當然,有人提及內地關稅對香港旅遊業的影響,也絕非毫無意義,特別是提及2020年實施的海南島離島免稅新政策,但有人若是以為內地居民在海南購物都不用打稅,甚至把內地居民在港購物需要打稅的原因,單純地歸因於香港屬於「境外」,便是對於政策缺乏了解。首先有一點大家必須先搞清楚,「境外」作為內地法律用語,是指「中國內地關境之外」,而非中國國境之外。

換言之,香港之所以被視為「境外」,是因為根據《基本法》第116條:「香港特別行政區為單獨的關稅地區」,並可根據《基本法》第114條規定: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,不徵收關稅」,以此保持香港免稅自由港的地位。反之,香港若像某些人建議一樣,由化「境外」變為「境內」的話,便意味着香港不再是獨立於內地的關稅區,必須跟隨內地的關稅政策,對進口貨物徵收關稅。

其次,海南的離島免稅政策,是海南省政府成功向中央爭取的旅遊優惠政策。早期政策主要是對境外遊客實行離境退稅,到了2011年,政策變為准許非島內居民每年兩次在海口、三亞、瓊海、萬寧開辦的市內免稅店購物,島內居民則為每年一次,免稅購物金額為五千元,免稅商品品種為18類,其後政策不斷放寬,如:2012年把免稅購物額加至八千元、2015年把免稅品種擴大至38種、2018年把免稅購物額加至三萬元,同時取消購買次數的限制。

至於有人提到的2020年新政策,則是免稅購物額增至10萬元,免稅品種增至45類,並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的免稅限額規定。可是有一點需要注意,非島內居民只有在實施離島免稅政策的免稅商店付款,才能獲得免稅優惠,而且購買化妝品、手機和酒類飲品,都有單次購買數量限制,決非像某些人想像一樣,在島內的任何地方內購買任何數量和種類的進口商品,都能獲得免稅優惠。

此外,旅客過往在海南免稅店內購物,並不能當場提貨,而是需要提供離島的航班、車次時間,由免税商店提前送達機場、火車站或碼頭,待游客離開海南時提貨。針對提貨問題,海南於今年4月又成功爭取兩項新的政策落地,一是購買單價在兩萬元以下,可選擇「即購即提」,離島時海關不會檢驗貨品是否曾在島內使用;二是購買單價在五萬元以上,可選擇「擔保即提」,即顧客先以稅後的金額購買商品,便可即場提走貨物,到海關在離島檢查時,確認貨物未曾於島內使用,便能獲得退稅。

由是觀之,香港由於在《基本法》保障下,設為內地關境外的獨立關稅區,香港本地居民、內地居民和外國遊客,才能以零關稅購買大部分外國進口商品 (酒類、煙草、碳氫油類及甲醇)。海南島之所以跟香港和內地其他省市不同,有着不一樣的關稅政策,而是源於對方成功向國家爭取旅客購物的免稅政策,而且海南於2025年正式「封關」運作後,亦會變成「境外」。

是故,內地遊客來港消費意欲下降,其中一個可能的誘因,是過去幾屆特區政府,未有或未能像海南省一樣,成功向中央爭取到一個更寬鬆的離港免稅政策,而不是源於香港是否被視作「境外」。況且,當港人北上消費數字近月來不斷上升時,香港現時的零售業和飲食業生意疲弱,真是純粹源於內地遊客來港消費意欲下降嗎?我們是否應該學一下反躬自省,檢討一下自己近十多年來,是否都在「食老本」,而不是再向外部找原因呢?

文:陳凱文

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